從規范化治療角度細談胃腸、肛腸外科治療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患癌率也在逐年攀升,患者最終能否治愈,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缺一不可。胃腸腫瘤領域中,操作技術對于外科手術順利的進行尤為重要,而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提升自身操作技術時急需一個可以獲取手術視頻資源的渠道。為此,“ONCO前沿”與上海阿特蒙醫院宋純教授聯合創辦了“東方手術大咖秀”欄目。本次專訪,宋純教授也將結合規范化治療,為我們詳細講解胃腸腫瘤外科治療的熱點話題。
問:隨著新輔助治療的推廣、微創技術的進步和新手術技術的開展,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逐年增加。對于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方式的選擇,您能談談您的看法嗎?
宋純教授答:
1、手術方式考量:罹患惡性腫瘤對患者而言,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記沉重的打擊,所以,低位直腸癌選擇手術方案時,在追求治愈的同時,還要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盡可能的為患者選擇保肛手術。保肛手術成功的與否,操作技術尤為關鍵,治療策略需在規范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考量,爭取在不影響治療療效的前提下能夠保肛。
2、手術方式選擇:對于早期、無腸周淋巴結轉移、腫瘤小于3cm的低位直腸癌,手術方案可以選擇局部切除。但我國80%的低位直腸癌都處于進展期或者晚期階段,術前應對這部分患者行化療、放療或放療聯合化療,以達到縮瘤、降期目的。使患者從疾病進展期轉變為腫瘤完全退縮狀態后,再通過局部治療保留肛門的功能和外形,讓患者獲得長期的生存。若直腸癌腫瘤的位置距齒狀線大于3cm,外科醫生則會保證下切緣在2cm以上進行保肛,這樣的gen治性手術可以徹底清掃腫瘤、腫瘤腸壁淋巴結以及區域淋巴結。
3、手術方式分類:保肛手術的具體方法包括經腹的腹腔鏡手術,經肛門內鏡聯合腹腔鏡手術和單純的經肛門內鏡手術,上述手術方式都要確保下切緣在2cm以上并完成區域淋巴結清掃,才能讓gen治性手術順利的完成。病理學檢測可以評估患者對術前治療的敏感性和預測預后,如果病理學評估顯示患者對術前放化療的療效欠佳,則術后復發轉移的幾率就更高,后續需要給予患者輔助治療。
總的來說,保肛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年齡、肛門功能、腫瘤位置,選擇兼并gen治與肛門功能保留的術式。對于極少數腫瘤位于肛門括約肌附近并侵犯到肌層,甚至漿膜層和周圍組織的患者,如果盲目的選擇保肛,勢必會造成局部的復發和轉移,從而導致患者治療失敗,失去生命。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要不忘初心,力爭將患者治愈,第二個目標就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上述目標需要組建綜合治療團隊,在各科醫生患者的密切合作下才能達成。
問:規范化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關注的焦點,作為胃腸外科領域的專家,您能否介紹一下手術規范化治療對于胃腸腫瘤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術前新輔助治療和術后輔助治療中的規范化治療,您能談談自己的經驗嗎?
宋純教授答:
1、國內外治療療效差異:從規范化治療角度出發,我國在外科治療、化療和放療設備方面同國外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所差無幾,但總體治療效果與國外還是有明顯差距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早期診斷率較低,從而導致了整體治療療效差。
2、規范化治療的重要性:外科醫生規范化治療對胃腸腫瘤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若不能達到規范化治療標準,必然會提高患者復發轉移幾率,大大降低治愈的可能性。通常情況下,外科醫生是多數患者的di一診斷醫生,因此,更要具備全程管理觀念,規范化制定治療方案,例如T3期直腸癌,不僅要考慮腫瘤能否切除還要追求治愈。
3、規范化治療的注意事項:治療過程中,若患者的轉移風險較高,需要接受新輔助治療,局部復發可能性大的患者應給與術前放療,假如術前放療沒有落實,可以通過術后放療進行彌補。總而言之,規范化治療是外科醫生必須遵守的原則,30%-40%經治的患者可能都處于晚期,只有從術前、術中到術后,從外科治療到綜合治療做到規范化考量,才能真正的將療效提升上來。
問:2020雖受疫情影響,但學術不止,您能為我們分享一下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胃腸道領域中診療技術的新進展嗎?
宋純教授答:
疫情的出現的確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許許多多變化,疫情帶來諸多不便的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現代科技的便利,即使相隔兩地仍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線上交流,甚至線上診療,不僅縮短了距離,還提高了效率。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事業同樣在進步,例如運用5G網絡組織的線上會議,手術視頻的保存和傳播。
學習如何診治病人,醫學生只依靠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臨床醫生要緊跟時代步伐作出改變。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可以讓我們意識到工作中的差距與短板,找到需要改進與加強的所在之處,這樣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加規范與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無論外科治療還是綜合治療都在不斷的改革與更新,藥物與外科治療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但這并不意味著二者之間要取而代之,而是要在綜合資源的背景下,將新時代帶來的技術運用在臨床工作中,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讓患者滿意治療結果,也讓身為醫生的我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