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檢查很必要,父母拒絕也要拉著去做!
近日,一條微博熱搜#便秘僅靠服藥緩解拖成腸癌#中的張先生引起了大眾關注。
家在上海的孫婆婆也有類似經歷。初次來到高博醫療集團上海阿特蒙醫院做一個普通腸鏡檢查,沒想到報告提示腸癌。據她回憶:“除了便秘這點小毛病,其他的我一點癥狀都沒有,沒感覺!沒有惡心,也沒有嘔吐。近期唯一異樣是大便形狀不對,我還以為是便秘加重。給家人提過一次,被他們拉來檢查,我還覺得他們過度反應了。幸好幸好……”
其實像這樣極其隱秘且不易覺察的癥狀,正是結直腸癌“早期信號”。像熱搜張先生和孫婆婆這種一檢查就是大問題的情況,臨床醫生見得不少。不少患者或羞于啟齒,或疏于檢查,延誤了病情。上海市東方醫院消化內鏡科主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早癌學組宛東醫生,提醒大家:
日常在排便時,要注意以下癥狀:
1、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需警惕腸道癌變壓迫糞便所致。
2、持續性、慢性帶黏液便血,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或排便習慣有改變,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此時,應警惕是腸道癌變。
3、排便次數增多,便秘、腹瀉反復交替出現等,都需要警惕。
對腸鏡的“刻板印象” 貽誤治療時機
像張先生、孫婆婆這樣的長輩,盡管平時看起來很開朗,但是,你要他們去做腸鏡,他們可能就會使出“齊桓公三連”。一提到必須要做腸鏡,七大姑八大姨會說?
我以前也做過一回腸鏡,那簡直比生孩子還疼,還脹得不得了,現在回頭想想還疼……
大家之所以容易“談鏡色變”,其實談的都是“普通腸鏡”。現在的無痛腸鏡也叫做:靜脈麻醉腸鏡。無痛腸鏡檢查是指受檢者在睡眠狀態下進行腸鏡診療。由麻醉醫師靜脈注射短效麻醉劑后約30秒鐘,受檢者進入睡眠狀態,然后開始進行腸鏡檢查和治療。受檢者腸鏡的檢查時間與腸道清潔程度有關,如果腸道的清潔程度較好,檢查過程比較順利,整體時間大約為15-3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全部檢查,感覺不到疼痛。
哪些人群是腸癌高危人群呢?
看完高危人群的特點,是不是很多人都深感“中槍”了呢?不要慌,小本本記好權威專家共識推薦的篩查方案:
無論男女,無論有無癥狀,都應該在40~74歲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您符合上述高危人群的定義,即使沒有到40歲,我們仍建議您前來我院接受一次規范化的腸鏡精篩檢查。
新年回饋活動
上海阿特蒙醫院每周五特邀上海市東方醫院內鏡專家團隊開設專家門診,由專家親自操作胃腸鏡檢查,診療費用可使用醫保結算。
即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每周前5名預約患者限時減免價值600—1200元的專家服務費。
腸鏡檢查預約熱線:
400-021-5115
上海市東方醫院消化內鏡科中心團隊
目前學科帶頭人徐美東教授是國際上隧道內鏡技術“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的發明人,精通各種消化道疾病的內鏡診斷與治療,包括包括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的STER和內鏡下全層切除術(EFTR)治療等內鏡技術;擅長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胰疾病、硬化劑及套扎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超聲內鏡(EUS)診斷與介入治療消化道疑難疾病,尤其對內鏡下擴張及支架治療各種消化道良惡性狹窄梗阻有獨到造詣。團隊每年完成ERCP及其相關的內鏡下治療近千例,并針對急性結直腸梗阻開展內鏡下引流術;常規進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硬化及組織膠治療及消化道良惡性狹窄的內鏡介入(擴張、切開及金屬支架置入)治療,開展EUS細針穿刺(FNA)及介入治療進行疑難消化道疾病的診治等。
參考文獻:
[1]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20,100(22):1691-1698.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一)[J].中華消化雜志,201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