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做了個胃鏡,竟發現了早癌!有這些癥狀要高度重視~
這是一位心細的女兒挽救了爸爸的故事
原來只是以為痔瘡所致的便血,也做了腸鏡檢查,沒想到,因為多加了一個胃鏡檢查而讓老人躲過了癌癥的魔抓。
事情是這樣的:
上周,孫大爺因便血來做腸鏡,順利查畢,斷定出血乃痔瘡所致,她的女兒孫女士總算松了口氣。了解到老人65歲了,從未做過胃鏡檢查,而且前一段還檢出幽門螺桿菌感染,阿特蒙的工作人員向孫女士建議,再做個胃鏡更安心,現在胃鏡+腸鏡還有雙十一優惠。一開始,孫大爺的妻子孫媽媽還不愿意,覺得查出是痔瘡的問題就可以了,說孫大爺的胃好著呢,沒必要再做個胃鏡。
最后還是孫女士說服了孫媽媽,說既然餓了肚子做了術前抽血,大老遠來醫院不容易,孫爸也沒有做過胃鏡檢查,做個胃鏡更安心。沒想到,就是孫女士臨時做的一個決定,讓她的父親躲過了癌癥的魔爪!剛進鏡到食管距門齒22CM處,內鏡醫生就看到了片狀的發紅、糜爛,結合最終病理診斷,是食管早癌。孫媽媽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原來不肯做檢查的她當即也約了一套無痛胃腸鏡檢查。
因為慶幸聽了工作人員的建議,孫大爺當時做了胃鏡,及時發現了早癌。要知道,極早期的消化道癌癥通過內鏡下微創切除就可以達到根治目的。雖說是偶然讓父親做了個胃鏡,但對孫女士來說,這是守護了父親的健康和幸福。
在中國大多數胃癌病人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癥狀,發現就是中晚期了。難道他們在胃癌早期沒有癥狀嗎?大多數早期胃癌患者還真的就沒有癥狀!那么,對于普通民眾,怎樣才能做到胃癌的早期發現呢?什么樣的情況要高度重視呢?
上海阿特蒙醫院內鏡中心主任董躍濱醫生溫馨提示:目前發現胃腸道早癌的一種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手段是胃鏡檢查,該方式結合胃鏡下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就需要高度重視了!
1.出血、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胃癌在早期的時候可有出血的癥狀,而在晚期的時候胃癌患者出血量就會變得很大。個別人可在嘔吐物中混雜咖啡色或黯紅色的血液,少量出血時患者往往難以察覺,沒有明顯的癥狀,少量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通過胃鏡檢查或者糞便隱血試驗發現。
2.食欲減退
胃癌早期患者沒有想吃飯的欲望,明顯的厭食,或是食后飽脹噯氣,厭惡肉食等,是胃癌比較常見的癥狀。將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顯食欲減退或食欲不振的癥狀,部分患者是因胃蠕動變差后進食過多引起腹脹或腹痛而自行限制進食的。久而久之,就會體重下降,慢慢的消瘦。
3.“老胃病”出現疼痛性質、規律的改變
8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會出現上腹部疼痛的癥狀,這也是麻痹我們的原因之一,以為老胃病就是一直這樣,就讓它疼,不去檢查,也不重視。但是如果原有的胃痛性質和規律發生了改變就需要注意了:比如原來每次都是吃飽疼,晚上睡覺不疼,如果突然出現了晚上睡覺也在持續地疼,這樣的疼痛習慣和規律改變。
總之,長期患有胃病的患者(尤其是40-5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如果近期內上腹部疼痛的性質和規律發生了改變,且經過2~3個月的正規治療后仍無明顯好轉,均應提高警惕,并應盡早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4.出現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
這些不適癥狀包括胃部悶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癥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普通胃病往往在發病前有明顯誘因,比如喝酒、吃冷飯、喝冷飲等,如果沒有明顯誘因出現的胃部不適,應該排除是否有胃癌的可能性。
5.體重減輕
胃癌的早期癥狀可能表現在明顯的消瘦,因為腫瘤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和人體爭搶營養,患者的體重明顯下降。以往胃病發作,對食欲、體力、體重無多大影響,而胃癌則能導致食欲不振,乏力和明顯體重減輕等。
那是不是沒有這些癥狀就不是早期胃癌了呢?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胃癌早期癥狀非常隱匿,也就是說,胃癌的早期癥狀,就是沒有癥狀。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本人,很難從癥狀體征上判斷出來。只有少部分人會有,當身體出現以上這些癥狀往往是在“報警”了,提醒您高度重視并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問題。
千萬不要像一些到了胃癌晚期的病人一樣后悔,在胃癌早期階段給家人或自己戴上胃炎、潰瘍病或消化不良的帽子,隨便吃點胃藥,致使早期胃癌拖成晚期,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李兆申院士曾說:“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且不說治療費用非常低廉,一般可以通過胃鏡就能徹底切除病灶,不必承受晚期胃癌的開刀、化療的痛苦。
由于50歲后是胃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在40歲左右進行胃癌篩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建議過了40歲的朋友沒做胃腸鏡的一定要做一次胃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