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出院報告是臨床診斷,都有一個TNM分期,普通人可能對“癌癥早期”“癌癥晚期”較為熟悉,但對TNM分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代表了什么意思。在這篇文章里,讓我們來說說結直腸癌的TNM分期及對應的治療吧~ … 詳細>>
惡性腫瘤是人類生命健康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已成為當今世界醫學難題。盡管化學藥物治療方法常被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但是它不可避免有不少副作用,反應有:惡心、嘔吐、腹瀉和便秘、脫發、周圍神經毒性、口腔潰瘍、骨… 詳細>>
我國目前每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診斷出癌癥,每分鐘就有7.5個人被確診癌癥。我國是消化道腫瘤高發國家,每年新發胃癌、食管癌、結腸癌超過100萬例。 這些令人害怕… 詳細>>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的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約457萬,其中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為常見和高… 詳細>>
經皮肺穿刺術,簡稱肺穿,是指在CT或者B超的引導下,通過一個細的穿刺針,經皮膚穿到肺臟,然后取出標本來做病理檢查的一種方法,該檢查對肺組織損傷小,定位精確、準確率高,可以為不明原因的肺部占位性疾病的… 詳細>>
消化道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胃腸鏡檢查作為胃腸道病變診斷最重要的手段,特別是其在發現消化道早癌中不可替代的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胃腸鏡檢查是通過將帶有攝像頭的胃鏡或腸鏡送入消化道內,直觀地觀察消化道內… 詳細>>
相信不少90后打開是準備來diss小編的,明明大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是45-50歲左右,為啥這口鍋又要丟給90后? 不過,如果是有家族史的90后,這口鍋還真的是非你莫屬。 近日,德國國家腫瘤疾病中心發布公報稱… 詳細>>
放化療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然而在有效消除腫瘤病灶的同時,又無法避免的引起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是必不可缺的免疫細胞,為人體的防御堡壘,能將入侵人體的病原菌直接消滅,若其減少,人體對外界病原菌的抵御力… 詳細>>
大家好!我是李進,我的專業主要是管肚子里的腸道疾病,從胃到小腸再到大腸,都是我專業管轄的范圍,如果您現在具有便秘、腹痛、腹瀉等問題被它所困擾,或者當您做了腸鏡,發現有腸道息肉、潰瘍等情況,不用擔心… 詳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出現,人類的疾病譜也不斷發生著變化,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同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作為一種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的發生率… 詳細>>
談起癌癥的治療,你會想到什么?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治療?所謂“民以食為天”,吃對了,體內營養保證了,其實也是抗癌的一劑“良藥”。“下一位,”門診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王大媽步履蹣跚地推門而入,一臉愁… 詳細>>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約457萬,其中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為最常見和最高… 詳細>>
這是一位心細的女兒挽救了爸爸的故事原來只是以為痔瘡所致的便血,也做了腸鏡檢查,沒想到,因為多加了一個胃鏡檢查而讓老人躲過了癌癥的魔抓。事情是這樣的:上周,孫大爺因便血來做腸鏡,順利查畢,斷定出血乃痔瘡… 詳細>>
時至年末,年會、聚餐紛至沓來。鑒于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今天給大家普及一種會傳染的胃病—幽門螺旋桿菌。案例分析:魏先生,今年42歲,在上海一家外貿公司負責商務工作,應酬特別多,一周不到5頓飯是在家里吃的。上周… 詳細>>
2020年9月18日,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因癌癥并發癥去世。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1999年結腸癌,切除了部分腸道,那一年她66歲;2009年胰腺癌,切除了部分胰腺和脾臟,那一年她76歲;2018年患肺癌,切除了部分肺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