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特蒙腫瘤醫院|做胃腸鏡的正確姿勢,你不要“畏”鏡逃跑~
消化道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胃腸鏡檢查作為胃腸道病變診斷最重要的手段,特別是其在發現消化道早癌中不可替代的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胃腸鏡檢查是通過將帶有攝像頭的胃鏡或腸鏡送入消化道內,直觀地觀察消化道內壁有無病變,是集診斷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為一體的手段。
胃腸鏡作為消化內鏡檢查重要項目包括胃鏡和腸鏡,胃鏡的檢查范圍有食管、胃部以及十二指腸;腸鏡的檢查范圍有結腸、直腸和肛門。
胃腸鏡可完整、清晰地將受檢部分的消化道內部觀察清楚,有無炎癥、潰瘍、糜爛、出血、腫瘤等情況,并對可疑癌變部位進行拍照、錄像以及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有助于篩查出早期消化道腫瘤。
根據《2019年中國癌癥報告》顯示,在總人群中,僅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總發病率就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6.4%,在男性人群中更是高達32.31%。也就是說,中國確診的100位癌癥患者中,至少有26位是消化道惡性腫瘤;100位男性癌癥患者中,約32位是消化道惡性腫瘤。根據WHO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新發癌癥380.4萬例,死亡229.6萬例。按26.4%的發病率計算,2018年我國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總的新增病例多達100.4萬例。
值得慶幸地是,早期胃癌患者手術切除腫瘤后的治愈率高達90%,早期結直腸癌在有效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也可達到90%。
但早期胃腸道腫瘤往往無任何癥狀,所以,不能抱有“我又沒什么不舒服,干嘛要做檢查”這種心態,因為一旦有癥狀了,可能就不是早期了。
什么人需要做胃腸鏡檢查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普通人群50歲起需要做胃腸鏡檢查,如果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以及有高危因素(如酗酒)的人群,需要提前到40-45歲開始檢查。如果檢查正常,且無消化道不適癥狀,則3-5年復查一次。
檢查前需要做什么準備?
胃鏡檢查:注意禁食
一般在檢查前一天晚上開始禁食水,實際上有少量的飲水是沒有關系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選擇做無痛胃鏡,要求麻醉前4-6小時是嚴格禁食水的。對于有腹脹、消化功能不好、消化道梗阻病史的患者,需要更嚴格的禁食水、而且禁食時間可能要更長一點。有這樣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提前告訴醫生,聽從醫生的指導。
腸鏡檢查:注意飲食
一般腸鏡檢查檢查前一天進低纖維半流質飲食,例如白粥、面條、米粉等,不能吃芹菜、韭菜、糯米、木耳、紫菜、海帶、芝麻、火龍果、獼猴桃等多渣和帶籽、難以消化的食物。服用清腸劑前6小時可以喝無渣飲料,如糖水、鹽水、功能性飲料等;禁食任何有渣食物;服用清腸劑期間,需來回走動,加快腸道蠕動,避免躺在床上玩手機,或者坐著看電視,直至“一瀉千里”,排出無色或淡黃色透明無渣水樣便。確保檢查視野清晰!
胃腸鏡檢查后,需多留心身體情況
做完胃鏡檢查后2-3天,部分患者會覺得咽喉部有異物感,無需緊張,會慢慢的自行消失;
腸鏡檢查過程中需要充氣,以及腸鏡的牽拉可能會引起脹痛、牽拉痛,檢查結束后這些不適就會緩解;如果胃腸鏡檢查后,突發劇烈腹痛、大量嘔血和便血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為何腫瘤標志物不能替代胃腸鏡檢查?
有人說,腫瘤標志物和胃腸鏡檢查不重復嗎?為什么腫瘤標志物不能替代胃腸鏡檢查?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細胞中高表達、在正常組織中不表達或低表達的一些基因產物,可指示惡性腫瘤。簡單說,一個人的某個腫瘤標志物高出正常范圍很多倍,那他/她就可能得了這個腫瘤標志物對應的惡性腫瘤。
但是,單一腫瘤標志物檢測某一惡性腫瘤的特異性不高,一般不超過60%,臨床上多采用多腫瘤標志物聯合診斷和動態觀察的方法,以達到最佳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但是即使如此,仍存在較高漏診率和誤診率。
總之一句話,腫瘤標志物對診斷惡性腫瘤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不能達到百分比的陽性率和陰性率,更不能替代胃腸鏡檢查。
與腫瘤標志物相比,胃腸鏡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發現癌前疾病及病變。癌前病變是癌癥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非癌階段,不等于癌,但存在癌前病變的個體后續患相關癌癥的風險大大增加。研究顯示巴雷特(Barrett)食管患者比一般人群發生食管腺癌的危險性增加了30~125倍。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我們受涼時,可能會出現流鼻涕,如果這時候沒有增加保暖措施,可能就會發展成感冒,這個“流鼻涕”就可以說是“感冒”前的一個階段。
胃腸道癌癥及其癌前病變
如果胃腸鏡檢查時發現胃腸道腫瘤的相關癌前病變,一定要予以重視,適當的調整生活習慣,避免或減少接觸癌癥相關高險因素,如吸煙、飲酒、食用過多的腌制食品等,必要時接受適當的治療干預,以降低未來患相關癌癥的風險。
在這里小編真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定期體檢、進行胃腸鏡檢查,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畏”鏡逃跑,最終追悔莫及。胃腸道腫瘤可以通過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的!
參考資料:
[1]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中華腫瘤雜志,2019年第41卷第1期
[2] 柏愚, 楊帆, 馬丹,等.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2014年,北京)[J]. 胃腸病學, 2015, 32(6):341-360.
[3] 高慧芹, 李露喃, 張晨靜,等. CircRNA:胃癌診斷和治療的新視角[J]. 浙江臨床醫學 2019年10期, 1442-1444頁, ISTIC, 2019.
[4] 楊莉, 李曉南, 楊曉雪. 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A19-9及CA724聯合檢測在胃癌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0.
[5] 王帥, 秦倪, 程學弟, 等. 胃癌病人術前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的價值.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6] 池肇春. Barrett's化生進展到食管癌的細胞和分子機制[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03(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