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治療后白細胞減少護理小貼士
放化療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然而在有效消除腫瘤病灶的同時,又無法避免的引起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是必不可缺的免疫細胞,為人體的防御堡壘,能將入侵人體的病原菌直接消滅,若其減少,人體對外界病原菌的抵御力降低,易造成感染。
白細胞它具有吞噬異物并產生抗體的作用,機體傷病的損傷治愈能力,抗御病原體入侵的能力,對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體內白細胞正常值為4.0~10.0×10^9/L,白細胞減少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持續低于4.0×10^9/L。根據白細胞減少計數分為:
當白細胞減少時輕度減少的患者多表現為原發病癥狀。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欲缺乏等癥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高熱、黏膜壞死性潰瘍及嚴重的敗血癥、膿毒血癥或感染性休克。
白細胞減少時如何護理?
1)白細胞輕度/中度減少時:
日常生活:①每次進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②飯前、便后洗手,做好個人衛生。③穿舒適寬松的服飾,減少皮膚摩擦,預防皮膚黏膜的創傷,保持皮膚的干燥和清潔。④白細胞減少時易出現疲乏無力,適量活動,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有氧活動,如在家屬的陪同下爬樓訓練,鍛煉其肢體功能。⑤外出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護,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減少感染風險。⑥應該保持穩定良好的情緒,避免出現情緒起伏較大的情況,減少出現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飲食:化療常會引起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加之癌癥本身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常引起病人消化不良,營養失衡,從而引起免疫力下降。因此,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為主。例如:大棗、黃芪、黑木耳、瘦豬肉、牛肉等。
藥物:近年來通過臨床試驗證實有明顯療效的造血因子有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生白能),非格司亭(Filgrastim,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組人白細胞介素-3(3rhIL-3)。
2)白細胞重度減少時:
當白細胞總數小于1.0×10^9/L時極易合并感染,這時應迅速將病人轉移至無菌層流病房,通過新風系統清除細菌、病毒,凈化空氣,從而達到相對無菌的封閉病房。或安排于病房上風口位置,保持房間通風。醫護人員在進行治療和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醫源性感染,每日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空氣2次并定期進行空氣培養,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板桌椅等物品,嚴格控制探視及陪護人數避免交叉感染。病室內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及注射護理用品盡量做好專人專用,用完后需嚴格消毒滅菌、終末處理。